唤回软件设计的浪漫主义 -- Linear设计风格分析

image

唤回软件设计的浪漫主义 -- Linear设计风格分析

多图慎入!万字长文!

截图是Arc Browser 的 Portrait Mode 功能。

第一部分:截图

第二部分:关于linear

第三部分:关于颜色

第四部分:关于模糊

第五部分:关于字体

第六部分:关于动效

第七部分:回到最初

image

image

image

image

image

image

一个简单的产品,一个好的产品。

像所有简单的产品一样,它有开发者、产品本身、用户。

跟其它喜欢的产品一样,这是一个在乎颜值和走心的产品。

产品成就用户,用户成就产品。

理想的情况下,应该有个人平静的坐下来,冲一杯咖啡,重新感受它产品的智慧。

没错,那个人就是你!

linear是什么

linear是线性,流畅的线很简单,线团就变得复杂,linear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简单,通过无尽的简化——消除、重新思考工作流程、把团梳成曲线、拉平、解决掉issue,检查每个操作是否直观且不混乱,并确保最快速度,这样就不会出现阻碍流程的滞后。把万事做简,尽可能的想办法减少摩擦,以便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不要遇到这种烦人、令人沮丧的事情,从而破坏团队或日常工作中的动力。在一个温和简单的界面里,勾掉你今日的所有工作,好似俄罗斯方块游戏的屏幕全部清空,好似40度高温的酷暑里的一杯冰美式,好似你喜欢的姑娘开着桃花般的脸正对着你笑。

当然看到上面这些截图,你应该也感觉到,linear的另一个追求---漂亮。引用他们团队的话来说,就是“我们一直希望将 Linear 设计得漂亮的原因之一是,如果你有一个漂亮的项目管理工具,那么任何东西都可以变得[美丽]”。这也是我选择软件时候的重要依据,arc browser,craft,mindnode,linear,figma,raycast or mac,还有一张我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了200次的动漫壁纸,让每次打开电脑工作或者娱乐的时候,有一种在欣赏美的心态。

linear的产品理念

从linear这个产品说起,Linear 成立于2020年,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,由 Karri Saarinen、Tuomas Artman、Jori Lallo 等人创立。其中 CEO Karri Saarinen 曾是 Airbnb 的首席设计师,对产品设计有很高追求,希望 Linear 能达到接近 Apple 的设计标准。因为他很欣赏Apple的设计,Saarinen 和 Artman 都表示,苹果对设计的不懈、严格的关注几乎是无与伦比的,他们希望有一天,Linear 也能得到类似的描述。(不包括现在的Apple,括号是我自已加的)

那是二零零几年的一天,我利用自已电脑城混混的经验,在家里凑齐了一台电脑的设备。虽然没有机箱,主板和电源都裸露在外,用一根电笔直接开机,连接上了那台每分钟忘了多少元的56k拨号调制解调器。从屏幕亮起的瞬间,到拔号成功,再到打开第一个网页,一波接一波的多巴胺冲击着我的神经,那种循序渐进的愉悦感难以言表。当你打开与互联网的联系后,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——一个新奇、未知、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世界。那时候还没有意识到,这是一个连接着世界各地的广阔天地。那一刻是如此令人兴奋,却又难以用言语描述,宛如亲身经历魔法一般。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种计算机带来的革命性时刻:第一次使用软件、第一次玩游戏、第一次编写代码……这些体验通常难以用语言描述,因为它们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。这些瞬间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,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,并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。

计算机本身并不神奇,真正的魔力在于其上运行的软件,优秀的软件能创造更加神奇的体验,成为创造力的倍增器。今天,我们再怀着怀旧的心情回顾那些神奇的时刻,不禁要问:它们都去哪儿了?为什么今天我们很少能感受到软件的魔力?

image

就像linear网站的about里面所说的“计算机曾经充满魔力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魔力大多已经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阻碍团队进步、制约优秀作品诞生的低劣工具和实践。我们对现状感到失望,决定打造更好的产品。一个团队会真正喜欢使用的产品。我们将其命名为 Linear,象征着进步。”

Linear认为,随着软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,如果Linear能够帮助工程师们设计出更加周到的软件,将会以微妙但持续的方式惠及数十亿用户。它的愿景是消除数字世界中无数令人沮丧的细节,让工程师和用户都能感受到,即便不是真正的快乐,至少不会感到烦躁。

Linear不仅希望帮助开发更优质的软件,更希望为这个行业重新注入尊严和自豪感。如今许多软件工程师感觉自己的工作与更高远的目标脱节。他们希望工程师们能够掌控自己的工作,减少对项目经理的依赖,重拾工匠精神,专注打磨每一个细节,而不是急功近利。

image

尽管创始人每年有部分时间居住在美国,但 Linear 是芬兰产品。芬兰拥有茂密的桦树林和松树林,早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流行语之前,商品就以木材制成,经久耐用,几乎没有任何装饰。那一瞬间我强行给linear的Logo和木材的年轮做了一个关联,当然这不是主创的意思。

芬兰属于北欧风,北欧风的设计特点:简约、自然、人性化。bingo!!! 完全符合linear的理念。

image

网站上黑色白字的logo符合软件工程师对于「专业」的要求。黑色背景、灰色 Inter 无衬线字体、一个类拟渐变的圆形 logo,基于大多数工程师都很喜欢的暗色编程环境,最大限度的减少设备能耗和视觉疲劳。

图片分析,linear的风格大约包括:低明度单色调,单色/同类色渐变,Glassmorphism,无衬线字体,微动效,流光。

关于颜色

我们从linear官网截四张截图,分别从截图里面吸取一些颜色,变成一个画板,如下图所示,对于这些16进制是不是不太敏感。

image

我们接着进行,把这些16进制的色值下面再添加上该值的HSB颜色数值。

image

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出来了HSB的数值里面,色调分别为237,234,233,235,240.

SO 你到底要干嘛?不急,喝杯咖啡再看,这就是让你开头冲杯咖啡的原因。

我们把HSB的饱和度和明度全都设置为100,这时候我们应该看出来了。

image

linear的主色就是蓝色。

蓝色是三原色之一,与红色和绿色一起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颜色。这就是常见的颜色RGB。

蓝色是最常用的品牌色之一,据统计,全球前100个品牌中有1/3使用蓝色作为主要品牌色。

蓝色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之一,据调查,大约40%的人最喜欢蓝色。

在可见光谱中,蓝色的波长范围大约在450到495纳米之间。在色轮上,蓝色的色相角度范围大约在200°到240°之间。所以上面虽然色调有一点点区别,但他们都还是蓝色。

蓝色在设计中的作用:

建立信任感:蓝色给人一种可靠、专业的感觉,有助于建立用户对软件的信任。

提高专注度:蓝色的冷静特性可以帮助用户集中注意力,减少干扰,提高工作效率。

传递智慧和技术感:蓝色常与智慧、科技联系在一起,在软件设计中使用蓝色可以强调产品的技术特点。

创造品牌识别:一致的蓝色调可以帮助建立品牌识别,让用户对软件产生更深刻的印象。

当然不同明度的蓝色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。

高明度的蓝色给人友好、清新的感觉,可以营造出和谐、平衡的视觉效果

中明度的蓝色传达出专业、可靠、稳重的感觉。与白色搭配可以营造出简洁、现代的视觉效果,提高界面的可读性。

底明度的蓝色给人一种权威、高端的感觉,常用于强调品牌形象或重要信息。与浅色搭配可以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对比,吸引用户的注意力。

不同的饱和度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。

低饱和度蓝色给人一种柔和、舒适的感觉,与其他颜色搭配可以营造出和谐、平衡的视觉效果,减少视觉疲劳。

中等饱和度蓝色传达出专业、可靠、友好的感觉,与白色搭配可以营造出简洁、现代的视觉效果,提高界面的可读性和美观度。

高饱和度蓝色给人一种活力、激情的感觉,与其他颜色搭配可以营造出鲜明、吸引人的视觉效果,但需要谨慎使用,避免过度刺激用户的视觉感受。

这时候我们再回来看上面的参数。饱和度:74,55,100,77,93算偏低。11,82,7,12,5这就单纯的是很低明度了。

综合一下:linear的饱和度和明度上面的选择。满足了权威、高端,强调品牌形象;柔和、舒适、和谐、平衡的视觉效果,减少视觉疲劳。

力求营造出一种可靠、专业的产品形象,让用户对产品建立信任感。希望帮助用户集中注意力,减少干扰,从而提高工作效率。制造柔和、舒适的视觉效果,减轻用户的视觉疲劳。

关于渐变

image

同样从刚才的截图里面取三个色卡,带点紫色亮是流光描边的动效渐变。

渐变有什么作用?

相比单一的纯色,渐变色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多变,能快速吸引用户注意力。

image

增加空间感和层次感

渐变色可以让背景、文字、图标等设计元素更具视觉吸引力

image

营造氛围,传递情感

通过色彩的柔和过渡,渐变可以很好地渲染特定的意境和情绪

image

引导视线,聚焦重点

利用颜色明暗变化可以引导用户视线,将目光集中到重点内容

image

强化品牌调性,提升识别度

image

渐变使用可以让网页更具视觉冲击力,引导视线,营造氛围,强化风格。但是渐变也并非万能,过度使用反而会适得其反。设计师需要在颜色搭配、透明度、渐变方向等方面把握分寸,做到恰到好处。

渐变类型

写前端或者用设计软件的时候,我们知道,渐变有几种不同的类型:线性渐变、径向渐变、角度渐变、重复渐变。不同的渐变类型会给人不同的感觉,适用于不同的场景。

线性渐变

线性渐变给人一种简洁、现代、有序的感觉,它能够引导用户的视线沿着特定方向流动,帮助用户理解界面的层次结构和信息的重要程度。线性渐变利用了格式塔心理学中的连续性原则,即人们倾向于将视觉元素组织成连续、平滑的形式。这种连续性可以减少认知负荷,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和操作界面。

径向渐变

径向渐变给人一种聚焦、强调、吸引注意力的感觉。它能够将用户的视线引导到中心点,突出重要信息或交互元素。这种聚焦效果可以引起用户的注意,提高交互元素的可发现性和可点击性。

角度渐变

角度渐变给人一种动感、活力、独特的感觉。它能够打破传统的水平或垂直布局,为界面添加视觉趣味和创意。认知心理学中的新颖性效应,即人们对新奇、独特的事物更感兴趣。这种视觉新颖性可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记忆力,增强品牌的识别性和差异化。

image

所以linear在设计的时候绝大部分使用了符合自已名字的线性渐变,追求达到“简洁”的效果。在一些需要聚焦和强调的地方使用了径向渐变。

渐变颜色

分析了渐变类型,那么linear在渐变颜色上的选择方式是什么样的呢,我们先试一下色盘上各种颜色的取色互相渐变,然后看一下直观效果。

image

不难看出,下面三个的给我的感觉明显要比上面三个好看(当然你可以持保留意见)。

image

保留意见来了,颜色怎么配好看,怎么不能配,没有绝对的定义,主要还是看你的产品定位和设计师的配色水平。一切以你需要产出的那个产品为标准,设计是为产品而服务的,产品为用户而服务的。

互补色: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对比感,可以营造出戏剧性和动态的效果。

对比色:给人明快、有活力的感觉,但比互补色的对比效果稍弱。

中差色:给人舒适、和谐的感觉,色彩过渡自然,不会显得过于平淡或刺激。

邻近色:给人亲切、温暖、安全的感觉,色彩变化细微,容易营造出统一、协调的氛围。

类似色:给人柔和、优雅、细腻的感觉,色彩变化更加微妙,可以营造出高级、精致的氛围。

同类色:给人统一、协调、流畅的感觉,色彩变化最为细微,可以营造出专注、干净的氛围。

回到linear产品的理念,类似色和同类似符合他的产品理念,所以我们在某些地方可以看到有一些蓝紫色的渐变,其实也用得很少,大量的地方其实是用的单色渐变,通过保持同一色调,改变其明度和饱和度来实现渐变,让视觉效果更和谐统一、更柔和。Apple系统里面的图标大多数都用了单色渐变,比如邮件、appleStore、音乐、播客、keynote、pages等等一些内置图标。回到文初的“Karri Saarinen希望 Linear 能达到接近 Apple 的设计标准”。

不过我猜测Linear大部分用的都是单色渐色,调整同一色相(即蓝色)的饱和度和明度来设置渐变。

单色本身就是同一色相,色彩之间天然协调。再通过饱和度和明度的渐变过渡,可以营造出层次丰富又不失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。整体画面会给人舒服、柔和的感受。

利用单色明度、饱和度的渐变,可以很好地突出页面的视觉重点,引导用户视线。

低饱和度的渐变,可以让用户长时间浏览页面而不易产生视觉疲劳。

关于模糊

image

记忆中模糊第一次网页设计中应用,是windows vista刚发布的时候,开始流程行的半透明毛玻璃卡片效果。

image

然后前几年在新拟态流行了之后,重新定义了这种风格为Glassmorphism设计风格,概念是Glass(玻璃)和Skeuomorphism(拟物化)的结合。特点是半透明的玻璃质感背景,同时伴有模糊效果、鲜艳的色彩和微妙的光影。

主要的视觉特征:

  1. 半透明玻璃质感的背景,营造通透感
  2. 背景采用高斯模糊,柔化了背后的内容
  3. 鲜艳的色彩作为背景或者强调色,提升视觉冲击
  4. 巧妙的光影和边框,强化玻璃的质感
  5. 多个半透明层叠加,增加界面的纵深感

所以模糊是Glassmorphism的核心要素之一。

在Glassmorphism设计风格中,模糊主要应用在背景上,通过对背景内容进行柔化,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:

  1. 虚化背景内容,凸显前景的信息,引导用户注意力
  2. 营造梦幻、科技的氛围,提升界面的美感和时尚感
  3. 柔化背景边缘,让前景元素更加融入背景,增强整体性
  4. 透过磨砂玻璃,若隐若现地展示背景信息,增加界面层次

Glassmorphism设计风格通过巧妙地融合半透明、模糊、光影、色彩等视觉元素,创造出极富科技感和时尚感的界面效果。

image

人是视觉动物,同样我们用两张图片分别来区别一下。右边的卡片内容更易读,更有层次感,让不同的元素存在于不同层级的平面里,给人感觉每一个层级的平面的内容更整。

当然模糊也有不同的类型,高斯模糊、动感模糊、径向模糊等,不同类型的模糊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。

  1. 高斯模糊给人一种朦胧、柔和、通透的感觉。
  2. 动感模糊给人一种速度感、科技感,甚至有些眩晕的感觉。
  3. 径向模糊营造出一种由清晰到模糊的过渡,带来深度和层次感。

但是Figma没有提供直接实现不同模糊的方式,那么技穷的我这个就不贴图了。

国内当前环境的前端大部分不太在意怎么用CSS去实现这些效果了,毕竟用框架去实现界面,抓紧处理业务流程和数据才是当前市场最需要的。通常UI Designer花时间处理完这样的一张设计图,现在的前端大概率会让你直接给其导出一张图,项目产品层面可能也会基于时间效率的考虑同意直接用图吧。本着能用CSS实现就想用CSS实现的人群之一,那天我们的美女UI Designer给我展示了一些图,历经过四五种不同角度的渐变+模糊叠加起来的时候,我表示学到了,那一刻我也有那种“你就给我导一张图”的想法,不过在固定的时候我还是唤回了挑战一下自已不愿意挑战的想法。

image

所以linear通过模糊有效区分内容的重要程度,突出主次层级,比如导航。通过径向模糊的渐变效果,让用户将视线聚焦到清晰的内容区域。通过模糊效果体现了linear"去繁就简"的产品设计哲学,追求视觉上的简洁和内涵。这段交互就很好的体现了渐变加Glassmorphism风格的模糊卡片,给我一种晚上打开电脑,屏幕上的壁灯亮起,关注显示器上待处理信息的场景。

image

![video](2024-04-13 17-27-45.mov)

关于字体

闲话少说,还是先上图

image

linear整站的设计99%的字体都是无衬线字体,还有1%的字体在哪儿,大家可以当个彩蛋自已找找看,正好印证一下,那些相关的场景是不是用那个字体正合适。

image

无衬线字体具有简洁、现代、易读的特点。我们常见的黑体、雅黑、苹方、Arial都是无衬线字体。

无衬线字体笔画粗细均匀、结构简明,有良好的可读性,减轻眼睛的疲劳,这是不是对长时间面对电脑的开发者尤为重要?

无衬线字体在小字号和斜体下的辨识度优于衬线体,更适合在屏幕上显示。程序员经常需要阅读大量代码,无衬线字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。

Consolas、Monaco这些编辑器常见的等宽字体也算是无衬线字体。无衬线字体通常将容易混淆的字符如1、l、I 和0、O 设计得很好区分,开发者是不是爱了?

无衬线字体简洁的几何结构,与扁平化、极简主义等现代设计风格非常搭配,能塑造出简约时尚的视觉效果。

无衬线字体在屏幕尤其是小屏幕上的显示效果更好。笔画清晰利落,是网页、App等数字媒体的首选字体

所以再次从linear的产品目的出发,简洁,降低用户负担,面对开发人员,无衬线字体就是该产品的不二选择。

关于动效

image

![video](2024-04-14 15-08-55.mov)

细腻的边框流光动画让用户感觉界面灵动有趣、富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的,提升产品的颜值和吸引力。特别是不规则的流光运动,让原本偏暗的界面增加了一点点灵动。用户的视线会跟随着光效的流动方向的引导。

![video](2024-04-14 15-09-46.mov)

动画效果可以自然地吸引用户视线,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内容或功能入口上。光圈的逐层放大效果就像是一个视觉指引,将用户的目光聚焦感受中心的"+"符号上逐渐放大的影响力。

动画营造出内容的层次感和深度感,使平面设计不那么单调。光圈的放大效果赋予了设计更立体、更富有张力的视觉体验。微动画让静态页面变得生动有趣,给人以网页在"呼吸"的感觉,增强了用户与界面的互动体验。动态效果让用户感受到界面是活的、可交互的。

image

![video](2024-04-14 15-15-04.mov)

动效设计如同一位魔法师,它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优化用户体验,引导用户自然流畅地穿梭于产品的各个角落。动效设计也是一位情感调节者,它及时给予反馈,拉近用户与产品的距离,缓解负面情绪,营造舒心的氛围。更重要的是,动效设计为产品注入了独特的生命力,提升了品质和竞争力,让产品在市场中熠熠生辉。

动效设计的三个核心原则——克制有度、清晰聚焦、自然流畅

克制有度意味着动效设计应该恰到好处,不过度设计。过多或过于复杂的动效会分散用户注意力,导致视觉疲劳,甚至引起不适感。动效应该服务于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,而不是为了炫技而存在。奥卡姆剃刀原则--如无必要,勿增实体。

清晰聚焦强调动效设计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性。每一个动效都应该传递特定的信息,引导用户的注意力和操作。动效应该突出重点,避免无意义的装饰性元素。清晰的动效设计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产品逻辑,减少认知负担。

自然流畅要求动效设计应该符合用户的认知习惯和自然交互方式。动效应该模拟真实世界的物理规律,如重力、惯性等,让用户感到熟悉和舒适。流畅的动效能够营造连贯的用户体验,使界面切换和信息呈现更加顺滑,避免生硬的跳转和突兀的变化。

Linear设计师 Alex Cornell 在 AE 中完成大部分动画,视频后期用 Premiere 剪辑,Alex 说自己大概制作了将近 100 多个小时的动画。

image

![video](2024-04-14 15-13-08.mov)

image

![video](2024-04-14 15-12-07.mov)

image

![video](2024-04-14 15-11-34.mov)

image

![video](2024-04-14 15-09-14.mov)

linear没有愧对名字linear的称呼,整站所有的动站流畅自然,大部分使用的linear匀速运动。营造视觉焦点速度恰到好处,平缓的动效运动贴合整个页面的基调,不会让你看见急速跳动的小球蹦在这样的界面上。如果我觉得可以改进的,可以考虑上Apple官网里面滚动条上滑的时候,让先前的交互效果实现流畅的倒带体验,根据用户的交互速度与用户进行动效速度上的实时互动。

image

![video](2024-04-14 16-10-34.mov)

最后放一个旧版官网的首页交互,在现在看来也是依然碾压了市面上了太多网站,如果是这样的效果还能持续改进,那只能是“This could be better”的理念了。

image

![video](2024-04-14 15-16-55.mov)

image

回到最初

我们再回到linear产品最初的想法上,Linear 的设计理念和产品目标是紧密相连的。Linear 旨在做一个简洁高效的项目管理软件,面向开发人员。从颜色选择、渐变效果、字体选择等方面,都是朝着 "简洁"、"高效"、"开发人员" 这些关键词去的。如果把目标人群换成其他市场,设计风格可能会有所不同。比如面向大众市场可能会选择更花哨的装饰字体,面向儿童可能会选择更鲜艳跳跃的红黄色调而不需要渐变,面向日本用户可能会选择更符合他们审美的低饱和度低对比度配色。

所以在设计一个产品之前,一定要先明确自己的产品目标和理念,这样设计师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这个产品独特的设计风格,开发者亦是。如果没有很好地向设计师表达产品目标,那么最终设计很容易流于表面的好看,而脱离了产品本身的需求。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,单纯追求视觉上的好看容易让人眼花缭乱,你当前的设计选择很容易被下一个新选择所取代。所以我们在浏览欣赏一些设计网站时,常常会感叹,这个好看那个也不错,到最后选择了一个当时觉得非常准确的风格,套在最终的产品上的时候,变得点总是缺点什么的境地。我们要的不是设计主导产品,而是产品目标指引着设计理念。所以对于一个项目产品来说,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产品目标理念,这样所有参与者才能朝着统一的方向努力,打造出我们心目中更好的产品。

image

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,黄蓝骑手在路上风驰电掣,地铁里人们匆匆赶路,商家提供了宽敞明亮的落地窗,精心培植的草坪,我们却无暇欣赏这美景,纷纷打包再走,抑或是再多付几块钱,让黄蓝骑手给你送过去,辜负这眼前的美景,还顺带感叹一下这世界没有美好,会不会有这样的一天,我们猛然回头记起要去欣赏这美景的时候,发现已无处可寻。

作为一个前端开发,曾经对颜色、布局、空间有着自己的追求,PS、FW、Sketch、Figma、XD等工具信没有不会的。在那个没有高效工具的时间线,为了做出雪碧图,我们用PS一个个手工排版;在没有工程化模块化的时候,我们手写原生HTML实现各种交互效果。随着工具的升级和框架的出现,本以为可以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坚持开发者的工匠精神,奈何世事难料,在追求效率的道路上,我们渐渐放弃了那些对设计的理想。某些时刻你打开无数个不同的网站,体验着打开同一个网站的感觉,曾经引以为荣的前端设计想法已经渐渐失去踪影,好象隐在了flash退出舞台的那个时间。这也是我抗拒框架的原因,但又不得不使用框架,因为在当下那确实是更有效率的选择。

最初我打算分析linear的时候,也想走优设、少数派报告里面那些方法,欣赏优点,用案例的教程来实现它。但随着整理的资料越来越多,渐渐发现我们不是不知道去实现这些风格的技术,我们是失去了那颗想要去设计、去创造梦的心?不再想去追求理想,不再想去攀登的时候,当理想触手可及时,内心涌现的不是梦想成真的喜悦,而是这是否还是当初的理想的疑问。

Linear想要带回软件的魔法,打造Be Better的软件产品。

Linear 帮助我们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情,打造我们的Be Better的软件产品。

Linear 可能不是一个更好的“软件工具”,而是一种更好的开发软件的“方式”。

最后我定义的linear产品设计风格:

  1. 明确的产品目标定位,团队达成共识。
  2. 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专长,以追求卓越的心态,不断打磨产品。

image

内容产生相关

本文内的截图工具:Xnapper

本文内的文档工具:Craft

本文内的画图工具:Figma

本文内的录屏工具:OBS

本文内的搜索工具:Perplexity

本文内提到的人物:卡卡(美丽的UI Designer)

本文内没提到人物:JUST(本文导火索)

本文内的思维工具:MindNode

本文内提到的企业:极膜环境

毁灭吧赶紧的,累了!

image